一、項目概況
1.1 項目介紹
之江實驗室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科技創新思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肩負建設創新型國家、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的浙江責任與擔當。實驗室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舉辦,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以打造國家未來戰略科技力量為目標,形成一批原創性、突破性、引領性、支撐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匯聚和培養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
之江實驗室施工建設用地面積為9825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8092平方米,位于杭州市余杭區未來科技城。用地位于文一西路以北,南苕溪以南,之達路以東,南湖路以西。
分為兩個地塊,其中地塊二為學術交流中心,地下1層,地上12層,地塊三為人才專項用房,其中1#、2#、3#、4#、7#、8#、9#樓為人才公寓地上18層地下1層,10-22#樓為高級專家社區地上3層地下1層。
1.2 項目重難點
本項目為杭州市重點迎檢項目。項目總占地面積為1358畝。一期占地613畝,其中一期西區466畝,一期東區147畝,包括學術交流中心、人才公寓、高級專家社區,總建筑面積158092平方米。施工總工期僅為540日歷天,為了保證工期,施工過程中必須全部采用提前模擬,樣板先行的方式,必須保證一次成型。項目質量嚴格按照”錢江杯”質量要求執行。
1)項目工期緊,項目占地面積大、面積近16萬平方米,工期僅540天;
2)地下室面積大,管線復雜,凈高要求高;
3)項目數據流通慢、流程慢、信息匯總慢
二、項目策劃
2.1 組織落實
項目開始之初,本項目建立了以施工總承包為主導的BIM應用組織架構。施工總承包單位為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在項目施工階段全權指導及協調設計、專業分包、監理、項目咨詢等參加單位共同參與項目BIM技術的應用,確保通過BIM技術提升項目整體的質量,減少工期,降低材料及成本。
2.2 標準先行
項目BIM工作推進離不開符合現場情況的標準與制度,通過標準與制度的制定明確各方工作內容與實施的目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BIM技術應用及效果
3.1 管線綜合應用
利用BIM技術,提前對地下室各專業管線進行排布,集成各參建單位的意見,在施工前明確好管道排布方案,輸出管綜后的各專業CAD圖紙、預留孔洞圖紙用于指導現場施工。提前預防各專業間的沖突、碰撞、返工等問題。
3.2 凈高分析
利用魯班工場(Luban iWorks)協同平臺對建筑、結構、機電等各專業BIM模型,進行多專業集成。利用凈高檢查功能提前查找模型中凈高不足的位置,本項目累計查找出凈高不足位置12處。并針對凈高不足位置與設計、總包、專業分包等各參建單位溝通協調。結合各方意見對BIM模型進行調整最終解決凈高問題。
3.3 預留洞口定位
項目前期根據BIM管線綜合模型對設計圖紙結構預留洞口位置、二次結構預留洞口位置進行核對,避免圖紙中預留洞口出現錯、漏等情況的發生。出預留洞口圖用于現場預留預埋。
3.4 BIM節點深化
本項目占地面積大、項目體量大涉及的專業多、需要用到較多的機械設備等。專業多、設備多必然會帶來不必要的交叉,通過BIM軟件對伸臂桁架層頂模爬錐、塔吊、塔吊預埋件、鋼結構及鋼結構設計的鋼筋等構件進行模型建立。并通過多專業的集成,將所有的模型集成發現各構件之間的碰撞問題。
3.5 輔助工藝交底
通過三維樣板的展示,項目部對施工班組、施工工人做一個直觀明確的交底,了解項目自身要求,更直觀的傳達項目質量管理理念。并針對這些施工工藝做專項交底及要求,避免后期施工過程中出現類似問題。通過BIM軟件將樣板間進行模擬,知道現場施工。
3.6 工藝模擬
通過BIM軟件進行高大支模施工工藝模擬,用預演的方式分析設計的合理性,補充方案的不足點,協助施工人員充分理解和執行方案的要求,協助現場施工安全和技術過程控制。
本項目學術交流中心地下室支模高度5.4米,更加《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分類屬于超過一定規模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范圍。根據項目高大支模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及現場實際施工需求,利用BIM軟件進行高大支模施工工藝模擬。
3.7 精裝修樣板模擬
通過BIM軟件對戶型進行精裝修建模,充分考慮室內裝飾裝修造型及凈高的要求做到合理布置。
四、智慧化平臺應用
4.1 塔吊安全監控系統
本項目占地面積大,為了能夠全范圍的掌控整個項目及做好項目安全管理,本項目實現了項目監控全覆蓋,并針對塔吊安裝了塔吊安全監控系統。
4.2 高支模監控系統
高支模安全監測系統對高支模模板沉降、立桿軸力、桿件傾斜、支架整體水平位移四個參數進行高頻率自動采集,現場實時預警、實時聲光報警,緊急時刻提醒作業人員撤離危險區域,預防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
4.3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系統檢測
本項目大地庫面積36000平方米,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期使用了大面積混凝土測溫系統,澆筑后期,容易存發熱與開裂等問題,施工過程及后期-使用過程對大體積混凝土發熱開裂情況進行檢測。大面積混凝土測溫系統主要通過在大體積混凝土施澆筑過程中的測點處放置的傳感器,實時獲取溫度應力相關情況,確保安全施工,并能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4.4 揚塵降噪監控系統
為了實現施工噪音、揚塵量化管理,本項目使用了噪音監測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施工現場環境及工況的實時監測,可與噴淋裝置聯動進行及時的環境治理,并將監測數據傳輸至智慧工地云平臺;使監測、治理過程更智能,改善作業環境,實現節能減排。
4.5 勞務一卡通系統
4.6 VR安全教育
4.7 基于BIM平臺的項目資料管理
利用iworks平臺將項目中的模型、圖紙、文件進行安全,有效的管理。通過完整的權限管理,保證了數據的安全,項目部成員可以根據自己賬號的不同權限通過移動端查看、下載不同的資料。資料在上傳和修改的過程都會在平臺日志中詳細體現。
4.8 基于BIM平臺的質量安全管理
五、項目BIM應用總結
1) 之江實驗室(東區)項目BIM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經過10個月的BIM實施,項目充分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等特點,實現了對整個項目安全、質量、進度、物料、機械的監控和管理。
2) 2019年7月至今主要完成的BIM應用點為:管線綜合應用、凈高分析、預留孔洞、細部深化(頂模爬推深化、塔吊埋件深化、鋼構抗剪件深化)、BIM輔助工藝交底、高大支模施工工藝模擬及優化、砌體排布優化、工程量多算對比等工作。
3) 后續,項目部將加強對BIM技術的專項培訓,提升技術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儲備BIM專業技術人員,為BIM技術在項目上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力爭做到全員學BIM,全員懂BIM。